李杰
同济大学 | 教授
1977 级 | 本科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个人简介
李杰,男,1957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结构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随机力学与工程防灾研究工作 。
兴趣爱好
待完善
人生履历
1957年10月,李杰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 1978年1月至1982年12月,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原郑州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1月至1984年12月,硕士就读于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5年1月至1988年12月,博士就读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8年12月,毕业后回到郑州工学院担任教师。 1993年,晋升为教授。 1993年至1994年,成为英国萨塞克斯大学</a>高级访问学者。 1995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2002年,受邀在日本京都大学短期访问研究。 2006年,受邀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短期访问研究。 2007年,受邀在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担任访问教授。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专业领域
李杰在随机动力学、随机损伤力学、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工程网络可靠度研究中做出了具有国际声望的学术贡献。主要包括: 1、提出了物理随机系统研究的基本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随机结构与随机系统分析理论,包括:提出了随机结构分析的扩阶系统方法与随机建模准则;合作建立了随机系统分析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在结构灾害性动力作用的物理随机过程模型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2、建立了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提出了“随机介质”基本概念,为非均匀介质材料的力学研究开创了新的道路;发展了微-细观随机断裂模型,建立了混凝土弹塑性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发展了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数值算法; 3、具有独创性地建立了结构整体可靠度分析的“物理综合法”,形成了统一解决结构整体可靠度分析问题的基本理论体系; 4、 建立了大型工程网络抗震可靠性分析理论与设计技术,包括:发展了大型复杂网络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理论;建立了大型城市供水系统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理论;在国际上率先推出了生命线工程网络抗灾优化设计技术。